返回

攻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99 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 99 章

第(1/3)页

第  99  章      
                      四月二十五,  香象书院正式开学。

      

                      天刚蒙蒙亮,书院门前的大街就停满了各府的犊车。

为着这一天,  各府已经提前筹备好些日子了,  拂晓一开门,下人们就络绎不绝往内搬送箱箧,似是知道书院规矩大,  个个谨言慎行,  门外毂击肩摩,门内却连交谈声都不可闻。

      

                      滕玉意与杜庭兰是最早来书院报道的,  一入内便有女官带她们前往寝舍。

      

                      正如皇后所说,  那回在乐道山庄拟的几个好名字全都用在了书院各处。

      

                      教经史的书阁名叫探骊院,  这是当初武绮献的。

教音律的书楼名叫东游楼,  这是郑霜银献的。

      

                      娘子们的寝舍名叫自牧阁,  为户部尚书柳谷应之女柳四娘所献。

      

                      寝舍分下来是两人一个套阁,  因学生中大多是世家女子,特准许每人带一名婢子,但不能在房中置膳,  更不能在房中饮酒作乐,  所有学生一律要在思善阁用膳。

      

                      晨间有早课,  晚间不得擅自出入书院,  至亥时中必须就寝,  就连三餐的餐飨也都各有定制。

      

                      滕玉意和杜庭兰分在同一套寝舍。

      

                      杜庭兰住在东厢,滕玉意住在西厢,  中间是个小小的起居室,  杜庭兰身边留了大丫鬟红奴,  滕玉意在春绒和碧螺之间犹豫了许久,想起两婢中碧螺梳头更快,  而梳头快就意味着她早上能多睡一会儿,于是忍痛选择了碧螺。

      

                      春绒为此哭红了鼻头,想着将有一个月见不到娘子了,直到临走的时候还在抹眼泪。

      

                      姐妹俩住在东边寝舍的中间,右边是彭花月姐妹,左边是郑霜银和侍中邓致尧的孙女邓唯礼。

      

                      再过去,便是李淮固和柳四娘的寝舍。

      

                      武缃武绮不与她们住在同一排,而是则住在对排的寝舍里。

      

                      李淮固出来时,滕玉意留神打量她,李淮固是大病初愈,脸色难免比头些日子差些,好在体态袅娜,这一病非但不减容色,反倒更添了几分楚楚可怜的风致。

      

                      不一会,皇后驾临。

      

                      学生们噤若寒蝉,捧着绢候在前庭。

      

                      时辰一到,两位院长、四位女官、应邀前来观礼的几位大儒,连同礼部尚书,同升鼓箧之礼。

      

                      典礼参照国子监升学的流程,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皇后为鼓舞她亲自挑选的这第一批学生,说了好些勖勉之词。

      

                      皇后训话时不经意望了望底下的杜庭兰,这孩子的那份文静又与旁人不同,不是装出来的,是当真宛如一尊柔美庄严的菩萨像,那小大人的模样,真是越看越招人爱。

      

                      皇后训完话,滕玉意才敢将视线平视前方,不出所料,她在皇后身边见到了蔺承佑所说的那位简女官简明秀。

      

                      简明秀是洛阳大儒简文清之女,也是四位女官中最年轻的一位,约莫二十岁出头,据说跟父亲一样文藻宏丽,为着继承父亲的书院,立志终身不嫁。

      

                      举行典礼时,简女官始终不曾看过底下。

她是司读女官,所谓司读,指的是掌管学生们的课业。

      

                      待学生们依次缴完束脩,礼就算成了,皇后起驾回宫,刘副院长带领学生们伏拜相送。

      

                      滕玉意本以为今日不过是升礼入学,礼毕就会让她们回寝舍整理箱笼,哪知女官们紧接着就带领她们到探骊院上课,第一堂正是大经之首《礼记》的首卷,而讲课人正是由副院长刘夫人。

      

                      刘夫人素来不苟言笑,教书时更是不怒自威,学生们端坐在席上,个个大气不敢出。

      

                      滕玉意怕自己不小心打呵欠,只得咬紧牙关。

      

                      昨晚她为了收伥鬼大半夜才回府,早上天不亮又起了,捱到现在早已困了,若是教些新鲜的她或许不至于打瞌睡,但这些经史她十岁前就背熟了,实在叫人犯困。

      

                      为了分散注意力,她暗自打量左右,彭花月眼睛瞪得大大的,彭锦绣的脑袋却早已一磕一磕的了,负责司律的白女官巡视到此处时,用戒尺轻轻敲了敲彭锦绣的几面。

      

                      彭锦绣猛一激灵睁开眼睛,依据书院守则,被司律女官发现上课偷懒,下课后需得将当堂的功课手抄二十遍,这下她哪敢再瞌睡,只能望着桌面欲哭无泪。

那头彭花月似是嫌妹妹不争气,忍不住对妹妹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未几,刘院长开始发问,这问题很深,也很活,起初无人应答。

      

                      不懂的,自是不敢随便接话。

      

                      懂的人,例如杜庭兰稳重内敛不喜出风头,是不愿答;      

                      郑霜银性情孤傲,觉得问题太简单,是不屑答;      

                      滕玉意入书院是来找凶手的,可不是为了表现优异嫁给宗室子弟的,是懒得答。

      

                      刘院长等了一晌没等到人接话,干脆往下一指:“武缃,你来答。”

      

                      武缃一字不错地答上来了,末了还温和地引申了一番。

      

                      刘院长边听边颔首,滕玉意讶然打量武缃,这问题答上来不难,但武大娘的这份见地属实让人另眼相看。

      

                      这不只需要熟读经史,还需有一份极高的领会能力。

      

                      不过再一想,武中丞的才名历来不输郑仆射,武家大郎武元洛也有神童之名,武家满门都是绩学之士,武大娘有此学识也就不出奇了。

      

                      她细细打量武大娘,相貌比妹妹武绮更柔美,只是性情不如妹妹武绮活泼,滕玉意与武二娘算是很熟了,可也只与武大娘才说过几句话,只当武大娘天生害羞,没想到人家只是善于藏拙而已。

      

                      回想起来,武大娘也是在退亲之后才开始频繁露面交际,依滕玉意看,段青樱处处都不如武缃,郑大公子应该是眼睛漏了风,才会在定亲前跟段青樱有了首尾。

      

                      转念一想,自己不是也被段宁远摆了一道么,滕玉意在心里冷笑,世间男子无不喜欢见异思迁,婚约在身也拦不住他们头脑发热。

      

                      忽又想起阿爷和阿娘,当初爷娘那样恩爱,阿娘去世时身边却只有她一人,阿爷他——      

                      想着想着,她心里就仿佛结了冰渣子,只余一片冰凉。

      

                      刘院长果然对武缃大加赞许,令简女官将武缃的答话记下来送到宫里给皇后过目,又说:“往后出题时,凡是答得好的,都会在记在各人的操行簿上用做日后评优之用,答案尤为出彩的,会即刻送呈皇后。”

      

                      言下之意是学生们的言行都会及时反馈给宫里,往后需得勤勉自省。

      

                      众人惴惴应了。

      

                      上完这堂课就到晌午了。

      

                      学生们送走刘院长,自觉精疲力尽,便相携到思善阁去用午膳。

      

                      好在午膳时并无女官在旁监督,一下子就没那么拘束了。

      

                      膳毕回到自牧阁,柳四娘率先带着婢女给同窗们送见面礼,紧接着郑霜银和邓唯礼也带着食盒出了屋。

      

                      滕玉意和杜庭兰也各自准备了礼物。

几个人一带头,自牧阁总算活跃起来了,小娘子们在游廊相遇,热热闹闹互赠礼物。

      

                      邓唯礼似是对滕玉意很好奇,送礼时含笑看了滕玉意好几眼。

      

                      滕玉意也忍不住端详邓唯礼。

      

                      邓唯礼的祖父是侍中邓致尧,外祖是卫国公,端的是华贵满门,长安城数一数二的贵女。

      

                      头些年邓夫人病逝,外祖母疼惜外孙女,常将外孙女接到洛阳居住,邓唯礼一年中有大半时日不在长安,但因邓唯礼性情诙谐可爱,无论走到何处,身边总有一大堆女孩相随。

      

                      滕玉意前世在大明宫觐见时见过一次邓唯礼,当时因为面见皇后不敢四下里打量,最后脑中只留下了一个模糊的影子,只记得邓唯礼姿貌明艳。

      

                      此番一打量,才发现邓唯礼跟自己有些挂相。

      

                      柳四娘也立刻发现了这一点,看看滕玉意又看看邓唯礼,讶笑道:“滕娘子和邓娘子好像有点像,杜娘子你觉得呢?”

      

                      是有点像,杜庭兰在心里想,都是水汪汪的眸子,花朵一样的脸盘,但细看却不像了,邓娘子眼睛细长些,妹妹却是一双杏圆漆黑的眼睛。

与其说相貌像,倒不如说气度有些像,都是未语先笑,万事都不放在心上的娇贵模样。

      

                      邓唯礼憨笑着点头:“我说为何觉得滕娘子那么亲切,原来是我俩有点挂相的缘故,你不记得我了吧?

我可还记得你,小时候我们斗棋,那么多小孩就你赢过我。

可惜头两月我在洛阳外祖家,都不知道你来长安了。”

      

                      滕玉意一愣,她幼时与邓唯礼见过面?

那是哪一年的事了?

她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她笑问:“我在哪赢的你?”

      

                      “在我们府里。

我祖父做寿,你们府里的管事带你上门送礼,你同我们玩了一下午呢,你那时候才五六岁吧,我跟你同年。”

      

                      杜庭兰在旁微笑听着,两人模样不相像,但说话时这副聪明外露的神态倒是有点像。

      

                      邓唯礼说话间挽住滕玉意的胳膊,又令婢女把自己准备的礼物送给二人。

      

                      彭氏姐妹出手最阔绰,居然给每位同窗准备了一套笔墨纸砚,纸是剡溪纸,砚是龙须砚,墨和笔也都是珍稀上品,同窗们纷纷闻讯而来,彭氏姐妹屋子里一下子集结了十来个小娘子。

      

                      这厢说完话,大伙又相携去柳四娘和李淮固的屋子里,李淮固待人接物极周到,这次同窗相见,论理会准备些别出心裁的礼物,可她不知是不是刚病愈的缘故,只拿了些自家府里做的点心。

      

                      滕玉意立时对李淮固刮目相看,一个人不怕出错,就怕出错后意识不到症结所在,李淮固被咒术一害,竟马上知道自己此前行事太招眼,为了避锋芒,看样子决定遵养时晦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iquya.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