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第(3/3)页
的大红箱子,从里面找出久未穿的家里带来的衣服,里面还有陈母给织的毛衣手套呢。
回家!
在回家路上看到的变化很大,沿途大地处处都像是在建筑大工地一样,道路桥梁高楼都像是平空一样地矗立出来。家乡的变化却不大,一年不见,父母的变化也不大,有大变化的是陈浩陈凯。
大专将要毕业的陈浩面临着毕业分配的问题,在省城三年,本来就成熟的陈浩更添了几分世故。在经济环境相对很发达的苏州上学的陈凯也大二了,陈凯冬天还穿着笔挺的西装,脚下穿着擦得黑亮的单皮鞋,让陈素看的都冷飕飕的。
熟悉的家,陈素看在眼中,现在显得如此得狭小和灰暗。
陈素在小店待着算是母亲的展示品。陈素拿着自家的电话机反反复复地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特别的,陈素拐弯抹角地询问今年暑假有什么特别的事之类的话题,对于这个话题让母亲大为兴奋,今年夏天做了一笔最痛快的生意,有个外地来的少爷型的人把小店凡是吃的都买走了,就是家里放的三年都没卖出去的大礼包也卖了,连价都没还!
眼扫了不足十平方米的自家小店,小店里摆的基本上都是三毛五毛钱的在小商品市场批发来绝无质量保证的小吃,陈素冷笑了一声,真是委屈他们了。陈素也郁闷地更是信了那日刘镇东的话了,没了兴致就回去睡觉了,高三的生活是很累的。
应酬完来买盐的大婶,陈姆妈想起更让她兴奋地一件事来,那个月居然有人弄错了电话号码给他家付了上百元的电话费,这可是件让陈家老两口子高兴了大半年的事。看陈素已经回大屋了,陈妈叫女儿陈洁,“你去逮只鸡,要那不下蛋的,闷上小火多熬些汤,”陈洁去办了。
“不是杀了两只挂在楼上了么?”到地里摘点菜的陈爸进来了。
“听说在北方一日三餐全是吃馒头的,你没看老二的脸白没一点血色吗?”
陈爸点点头:“是累的吧,他回来就是睡觉,这会儿可能又睡了,也不和陈浩他们出去玩玩。”
“算了,老二就是和你一样的闷性子,听说他要带好几个家教呢,等他回学校时我会跟他说不要带家教了,好好学习,不要耽误课程,老二最是省了,别为了那些小钱把身体弄垮了,就这最后一年半,我们供得起。”
陈爸连连点头:“是!是这话。鸡呢,是自家养的就多杀几只,让他们仨个天天吃,不是一过春天就可以炕小鸡了吗,杀,多杀几只。”
短暂的寒假静静的过去,陈素路是最远,年一过,就得准备回北京了,对高三学生而言,过了年就是离高考的倒计时正式开始了。
妹妹陈洁默默地给三个哥哥的提包装上咸菜烧肉。家中的小妹陈洁今年满十八岁,过年后就到镇上的纺织厂上班了。一旁的母亲嘱咐着陈素回去后不要打工了,现在物价涨了,以后家里就多给寄五十块钱,陈素轻声应了。
紧张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只要刻苦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临近高考,陈素反而放松了不少。陈素不是聪明的人,但是以勤补拙的学习态度和尊敬师长的行为很得老师的关爱,这年头真正尊敬师长的学子不多了,当然也和为人师者不自爱也有很大的关系。学费是保密的,要是陈素知道王峻给他付的真正的学费的数目的话陈素也不会有尊师的心了,王峻没说,陈素也无心去问。
最近两个月的摸底考试成绩,陈素都在补习班的前几名,虽然没多少创造力,但只要高考不偏题就不会有问题。对老师的评价,陈素喜上心头,这对他一年来努力学习的一种肯定。
在最后的几天不上学了,陈素到挂靠学校去拿回准考证,还要认认考场,一切都蓄势待发!
记住手机版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