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从龙潭来
第六百九十一章 从龙潭来
第(2/3)页
的海盗又绝大多数与日本有着扯不开的牵连。正如眼下的海盗,多数都有日本人的背景。同时又周旋于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方海上殖民者之间。他们既相互利用,又在利益不和之时贸然翻脸。
对于这些海上强人,李信也是不甚了了,他最为熟知的恐怕也就是郑芝龙与郑成功父子了。除此之外便一无所知。
忽然,李信心念一动。“何不招安海盗,以寇治寇,”
孙鉁摇头,“对待海盗历來剿抚并用,打的他们寝食难安,招安才有意义。否则也徒然是给了他们一个官身,仍旧不听宣调。”
李信也就是闪念之间一说,话一出口他就已经意识到这个办法的可笑之处。听了孙鉁的一番剖析更是暗暗称是。
两个人商议了半天也沒个确实的办法,最后孙鉁游戏意兴阑珊的交代了几句,“这件事也只好先如此,你也多斟酌着办法,我这里的精力大部分都扑在了西边的战事上。明日还要乘船去太平府与魏国公一晤……”
三卫军中不少人对朝廷的这次人事任免感到不满,但是态度上又都比较乐观。当下三卫军中与朝廷的离心力已经十分明显,朝廷的猜忌与暗算让军中绝大多数人都失去了对朝廷的最后一分感念。不过在他们看來,自家大将军似乎对朝廷还抱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卢象升,不就是前年打了打了败仗,全军覆沒,多亏咱们大将军救下的那个人吗,”
“听说跟随卢象升一起复出的还有那个断了一臂的虎大威,这两位都是咱们大将军救下的”
在这些三卫军的普通士卒眼中,卢象升与虎大威都是败军之将,不足言勇。皇帝派了他们去山东也未必就能打通山东的大运河通道。很多人都认为,朝廷永远打不通这通道才好呢。南京山高皇帝远,正利于大将军在此处发展。
但是事情好像总不会轻易的就如人所愿,关于河南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南京。李自成在沈王大军与杨嗣昌的夹击下不得不窜入湖广北部的大山中。似乎中原流贼的肃清已经是近在眼前的事了。可以想见,皇帝一定会下令杨嗣昌东进,与卢象升一道肃清山东的流贼,恢复南北通道。
与人们有些焦虑的情形不同,米琰则另有看法。
“杨嗣昌谎报军情也不是头一次了,小胜报成大胜,小败报成小胜,甚至对惨败都多有遮掩,这次李自成南走说不定只是一次即有的策略转移。”
一侧的李达与米琰的看法一致,对这种说法出声附和。但是也还有人质疑米琰,陆九撇着嘴道:“沈王与左良玉的实力不可低估,既然是与他们合击,当不至于谎报军情吧,”
“现在的主要问題不是什么谎报军情,李自成南下湖广,可与江西淮王黄梅贼成掎角之势,只怕魏国公的用兵要受挫了。”
张石头的声音很凝重,在他看來流贼南下长江流域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这样岂非更好,魏国公吃了败仗才能有咱们三卫军的用武之地。”
在这些三卫军元老中一向插不进话的牛金松也适时的说了一句。
“依我看镇虏侯在江南有比打仗更重要的事,如果不是朝廷下旨让三卫军平乱,大将军未必……”
突然有人低低的疾呼噤声,紧接着李信便快步踏入了中军帐内,齐聚帐中等待军事会议进行的众将们都闭上了嘴巴。
“下面进行第一期工程进度总结。”
众将们都面露古怪之色,刚刚还激烈的讨论着如何开战,而今李信一进來直接就将话題扯到了修渠上來。说起來也真是让人尴尬,在座的诸位哪个不是四品以上的将军,如今倒好,都成了修渠的监工,他们各自麾下的军卒们也都成了民夫。征发的人数也从最初的五千人上涨到了八千人,而战兵的总人数也才不过一万两千上下,整个龙潭军营可以说是空巢而出了,而且看大将军的意思,似乎还有再增调人手的意思。
不过因为征调三卫军战兵修渠使用的是轮换制度,所以在座的军将们全部都已经参与过修渠的工程。今次之所以诸将齐聚军中,还是占了总结会议的光。
李信首先对修渠工程中有明显消极怠工表现的陆九与牛金松给予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