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之重铸山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六二章 皇帝的喜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六二章 皇帝的喜怒

第(2/3)页

派出一员悍将,目的当然不只是这么简单。

    ……

    南下扬州,沿着运河行走本来是最便捷的道路,几是直线,且道路平坦。

    但对徐还等人而言,这条路却并非最好。金军已经做好了南征准备,运河这等交通枢纽沿线陈有重兵,千余宋人行走难免有些招摇,安全很难保证。

    眼下实力弱下,徐还并不想与金兵交锋,那样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

    不能沿运河南下,那么只有迂回前行,为了避免金军从后面衔尾而追。在等到辛赞前来汇合后,索性折向西南。

    汝南就在应天府西南方向,根据先前的消息,岳飞的兵马暂时驻防在那里。虽不知是否离开,但至少是宋军地盘,相对安全。

    从应天府经亳州往汝南方向,正是黄河决口后的重灾区,一路上但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路有冻死骨。

    见此情景,众人少不得唏嘘,但暂时能做的紧紧是将随身的粮食匀出些许,但能救助的人也十分有限。

    这个年代,救灾能力太有限了。

    如果是和平时期,大宋朝廷大概可以从常平仓中分发粮食赈灾,并在灾区募兵,从而减缓灾情,保证不出现流民动乱。

    但如今的大宋朝分崩离析,上到朝廷,下到地方官府,哪里顾得上这些?更何况黄淮地区大部分落入金人之手,宋庭更不会顾念。

    至于金人,他们更不会在乎宋人的死活。当然了,如果他们有需要,会用少量的粮食换取大量的民夫,甚至是兵卒,这些人被称之为签军,跟随在女真兵马之后,再次对江淮、江南的宋人举起屠刀。

    如此悲剧,也不知身在扬州的皇帝赵构作何感想?

    ……

    赵构近来的心情还算不错,不管怎么说,总算是过了个平安年。

    秋天的时候,种种迹象表明金军会大规模南侵,让他一直惴惴不安,但后来却平安无事。

    其中原因嘛,一来是听说北方契丹人叛乱,牵制了金军。二来也离不开大宋将士的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iquya.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