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一章 被遗忘的古道
第三八一章 被遗忘的古道
第(2/3)页
之下,如果真要增兵,首先需要支援的也应该是仙人关,而非大散关。
但司马靖已经说得很清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所以肯定不会是直接增兵,而是……
“另辟道路,换个方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为守关,一心复土。”
……
秦岭横亘在关中与汉中之间,蜀道难于上青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此而来。
不过高山有谷,长时间的探索之后,人们逐渐在山间发现了不少可以穿行的山谷,加以整修后成为往来南北的通道。
傥骆道、褒斜道、子午道、金牛道、连云栈道……
路径有很多,方便民间往来的同时,也在军事上提供了更多可能。
昔年不起眼的陈仓小道,可以帮助韩信大破章邯,从而为刘邦奠定天下霸业。
而今,司马靖也为徐还谋划起了相同的故事。
按照计划,大军从兴州开拔,向西经陇南之地前往秦州(天水),然后沿渭水东下大散关。
既定路线,大军照常上路,依旧旗帜飘扬,车辚辚,马萧萧。但实际上,人数只有原本的一半。
另外七千人,则由徐还亲自率领、杨再兴为前锋,悄悄来到了兴元府腹地。
文川!
汉水不起眼的一条小支流,在兴元府城以东约三十里的地方汇入汉江。
徐还率领一万兵马从河口出发,沿着文川向北前行,进入了山峦起伏的秦岭深处。
文川道!
这条道路由来已久,也是贯通关中与汉中的一条山间小道。
最早可以追溯到楚汉争霸时期,萧何留守汉中,派人探访山间道路,向北运送物资,文川道便是其中之一,南口的山岭也因此得名的通关山。
三国时期,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最后一次伐魏。是由乐城(汉中城固)北上,沿文川道至西江口,转入斜谷道,进驻五丈原。
那个时候,文川道只是褒斜道南段的一个岔路口,一条分支而已。
直到唐宣宗大中三年,山南西道节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