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自卑与超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第(3/3)页

方面是足以与哥哥和其他人相媲美的。

    他的这种犯罪感是一种让他显得比别人诚实的工具,也是他奋力实现优越感的方式。然而,他的种种努力走的都是生活的旁门左道,包括他逃避考试、不找工作,这都表明了他的懦弱和高度的力不从心感。

    他的所有神经症症状都是故意逃避任何可能会导致自己失败的活动。他在教堂自责、令人咋舌地冲进餐厅,这都表明他用卑劣的手段来获取同样的优越感。他的生活方式要求他做出这样的行为,而他产生的感情与其目标也完全一致。

    还有一个例证能够表明心灵对肉体的影响,那就是,每种表情在某种程度上,都会有相应的身体表现方式。比如说,个体可能会以某种可见的形式表露其感情,这可能从他的姿势、态度看出来,也可能从他的脸部看出来,或者是他瑟瑟发抖的四肢。例如,我们看到一个人脸色发红或变青,这说明他的血液循环受到了影响。可见,愤怒、焦虑、悲伤……我们的每种情感都会通过相应的“身体语言”表达出来,而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身体语言。

    对有些人来说,惊恐状态下,会影响自己的膀胱;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影响的却可能是性器官。比如,在考试时,许多儿童觉得性器官受到了刺激。我们还通常熟知的是,罪犯在犯罪后,经常会跑到妓院或女友那里。在心理学领域,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性与焦虑密切相关,而有的心理学家却认为两者毫无关联。这些不同的认识都是基于他们的个人经验。

    所以,心理紧张会对自主性神经系统和非自主性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在这种影响下,他们可能会拍打桌子、紧咬嘴唇,或撕纸。所以,只要人一紧张,仿佛有某种东西在推动着他,让他以某种方式采取行为,从而释放这种紧张感。我们从这些举动中可以知道,他们觉得某种处境威胁到了自己。

    当一个人处于陌生人中时,出现脸红、发抖、抽搐,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都是与焦虑或紧张相关的。于是,通过这种非自主性神经系统,紧张感传到全身各处。只要任何情感一产生,全身就会处于紧张状态。

    通过上述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及相应的情感特征,会对身体状况产生持续的影响。所以,假如我们有足够的经验,那么通过儿童的性格及生活方式,我们就可以预见他以后生活中的各种身体表现。比如说,勇敢者的心理态度会明显影响自己的身体,并使其肌肉更加结实,仪态也会更加从容。这种心理影响是深远的,我们会看到那些勇敢者的面部表现也会与众不同,最后他的全部特征亦会受到影响,甚至头盖骨的形状也可能改变。

    当然,这也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心灵要放在正确的方向上,诸如有社会兴趣、重视与别人的合作,倘若不是这样的话,就很难对大脑产生有益的影响。正如我们上面所提到过的,要是儿童缺乏与别人合作的能力,那么他的智力与理解力就难以获得完全的发展。实际上,一个成年人的全部举止,会受到他4~5岁时形成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假如我们发现这个人在合作方面存在障碍,并能够认真分析他在童年期所形成的生活方式,这对我们在个体心理学中切实诊疗患者的症状,无疑是向科学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心理特征与身体类型

    在心理学研究中,很多人认为,人的心灵与肉体之间,存在一种永恒的关系。其中,克雷奇默就通过人们的身体类型,很感性地对人们予以分类,例如脸圆、鼻短、有肥胖倾向的人。这一点,正如莎士比亚在剧本《凯撒大帝》中,借用凯撒大帝的话所说:“愿周围的人都肥壮,脑袋光滑,通宵安眠。”

    尽管克雷奇默坚信某些心理特征与人们的体格有关,但却未能具体描绘出这种关联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其实,在凯撒大帝所期望的人的身体类型上,这样的人总是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平时很少有紧张情绪,即使在面临要打架的情况下,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可以胜任,而不会心生怯意。有一派心理学家称这样的人为“外向者”,但没有说明为什么这样称呼的原因。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之所以称其为外向者,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并未导致焦虑感。

    在克雷奇默的分类中,还有一种相反类型的人,被认为是有些神经质。这样的人,有些长得像小孩,鼻子长长,头呈蛋形。通过对这种身体类型的人进行分析,克雷奇默认为这类人很可能性格内向,喜欢内省。他们一旦有了心理障碍,就容易患神经分裂症。对于这种人,凯撒大帝则描述说:“他又高又瘦,思虑过多,这种人很危险。”

    一般来说,这种人可能患有生理缺陷,在长大后较为自私、悲观、内向。他们常希望获得更多的帮助,假如未能引起别人足够的注意,他们就会疑心重重、充满怨恨。当然,基于身体类型的判断并非绝对,克雷奇默也承认,还有许多人是混合型,比如,肥胖型的人也可能会产生属于瘦长型人的心理特征。假如他们生活的环境迫使他们朝着相反体型人的心理发展,他们就会变得胆小沮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外在环境对人们心理特征的塑造与改变有重要作用。

    我们从人们的各种表现里,可以看出一个人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强弱。其实,这种判断很多时候是基于我们的直觉判断,并借此来指导自己如何在人海茫茫中迅速辨别一个人的心理特征。此外,人们对那些有明显身体特征的人,总是表示出不喜欢的情感,而对一些畸形和被毁容者更是避之唯恐不及。这是因为很多人都是通过身体类型来判断一个人,认为身体类型与大众相似的,仿佛心理特征也相似,并可能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实际上,这种认识大错特错。正因为这样,一些身体有缺陷的人便成为大众迷信的牺牲品。

    我们不妨现在来做一个总结,那就是,人们在四五岁的时候,自己的心理奋斗目标便得到树立,而且建立起了心灵与肉体之间的根本关系。可以说,人们在童年时,以后固定的生活方式,还有与此相应的情感和生理习惯都已成型。当然,这里面也包括程度不等的合作精神。

    我们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是基于这种合作精神的强弱。比如说,所有失败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合作能力极低。基于此,我们甚至可以给心理学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心理学正是探究一个人合作精神的缺陷程度,并予以诊疗。所以,对一些精神障碍患者的诊疗,关键在于改善他们的合作精神,只有这样,他们的一些不良情绪才能得以根除。

    既然已经知道了合作精神在一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研究人的个性时,绝不能仅去治疗一个病症或单一方面,而要在他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中,在他的心灵对经历的解释方式中,在他赋予生活的意义中,在他对从身体和外界得到的印象做出反应而采取的行动中,找出其错误的看法,这就是心理学的真正任务。

    到此,我们可以知道,生活方式是心理学最适合的研究对象和调查对象,至于采取其他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家,主要研究的是生理学或生物学,还有那些调查刺激反应的人,包括了解一个人以往的“创伤”经历、获悉对现在的影响,还有那些研究遗传能力的人,注重对生活方式的研究,都是正确的。

    在个体心理学里,我们要研究的是统一的心灵,以及个人赋予世界和自己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他们的目标和奋斗方向。而且,个体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了解个体最好的方法,那就是判断一个人合作能力的强弱。
记住手机版网址:m.biquya.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