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第(2/3)页
看最熟悉的几个人之外的人。被母亲宠坏了的儿童都是俄狄浦斯情结的牺牲品。他们所受的教养使他们相信自己的愿望就是法律,但他们从未意识到,在家庭范围之外,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情感和爱情。
我们在学校里看到的“后进”儿童,还有30来岁仍游手好闲、没有工作的人,以及逃避婚姻的人、过度疲惫、无法很好地面对白天工作的人,他们几乎都表现出一种自卑情结。这些自卑情结将阻碍他们在解决生活问题上取得进展。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将变得不健康,这在性特征上可以表现为手淫、早泄、阳痿和性欲倒错。总之,他们的生活方式将使正常人看起来是那么错乱。
其实,这种不良的性特征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接近异性时的不自信而产生的。如果我们问他们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呢?”那么结果,我们却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甚至还有比常人更高的目标。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显然只有一个唯一的答案:“他们的目标过于野心勃勃,以至于根本无法实现。”而多次的挫败则会让他们愈加自卑。
实事求是地说,自卑感并没有什么异常,甚至可以成为人们前进的、不可缺少的动力。正是因为我们觉得与现在的处境相比有差距,所以人们才努力改善我们的处境。例如,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才会懂得必须抓紧学习,并取得相应的进步。我们科学的进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无一不是与现实处境对比后的结果,进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使我们更加了解宇宙,更加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如果我们通过这个出发点来看的话,的确,人类的一切文化无一不是基于自卑感而产生的。我们不妨想象,如果有一个公正无私的观察员访问我们的星球,他肯定会下这样的结论:“这些人类啊,建立各种机构组织,奋力争取安全感,筑屋顶来避雨,穿衣服以保暖,修街道来方便交通,显而易见:他们自觉是地球上最弱小的生物。”
诚然,若与大自然里很多生物相比,人类确实是弱小的。比如说,我们没有大象雄壮的体格,没有老虎的威猛,没有豹子的速度,甚至不能像猴子和猩猩那样敏捷地跳跃于不同的树之间。正是因为人类缺乏某一方面独特的天赋,所以人类才必须合作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赖以生存的星球上生存。
一个人在幼儿时期极为柔弱,如果没有成人的保护,几乎无法生存。每个人都是从儿童走过来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切身地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小孩子与大人的合作,配合大人对自己的培育,才能健康地成长。倘若没有这种合作,小孩子的成长就将成为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将来长大后,走向社会,若以渺小的个体来对比庞大的社会,仍然可以看出我们人类的渺小。
所以,我们只有合作,才可能更好地生活于这个世界上,乃至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假若一个儿童没有学会与别人合作,就难以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进而陷入一种自卑。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相比,生命短暂,身体虚弱,而生活的三大问题又要求我们必须得到更加完美的答案。事实上,我们常可以找到暂时的答案,但只要假以时日,我们就会不满足于曾经获得的答案,并开始有新的目标。实际上,不管我们在进行何种努力,我们都是为了改善自己生存的环境而奋斗。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或者整个人类社会已经达到了一个再没有任何困难的境界,那么显然,这样的生活会让人感觉枯燥无比。这就好比,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可以事前预知,都可以被事前计算出来。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生活中也就无所谓期望。事实上,生活中没有了不确定的因素,那么,这样的生活质量也就大打折扣。
实际上,生命的乐趣正是因为存在诸多不确定。所以,我们活着,便是不断地把这些不确定的事情变得确定。任何结果,经由一定过程得来,才变得有意义,否则,便会让人觉得淡然无味。所以,生活中的挑战无穷无尽,这是我们的幸运。人之奋斗永无止境,我们总能发现或造出新问题,并为合作和奉献创造新机会。
与心理健康者不同的是,神经症患者在发展中一旦受到阻碍,常会陷入深深的焦虑感中。他们对生活中问题的认识处于很肤浅的水平,所以,他们常会觉得生命异常沉重。对于正常人来说,一旦遇到问题,就会设计出越来越有意义的解决方法,并不断地从中找到新的答案,最终,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感觉和本身需要,充满勇气地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
追求优越的目标
每个人的优越感都各有特点,它依赖于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这种意义并非用言辞表达出来的,主要体现在其生活风格中。所以,心理学家一定要仔细推敲,学会辨别出隐藏在其中的含义。
其实,人们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明了生命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这种明了,并不是依靠精确的数学计算得出的,而是在黑暗中摸索、通过感觉获悉的。或许一个人在小的时候,依稀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但这不过是生命意义的一部分。比如说,有个人想成为医生,但做医生可能意味着做许多不同的事。他可能不仅想成为某一医学领域的专家,还希望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可。为此,他积极训练自己如何帮助别人,并尽可能通过职业渠道来帮助更多的人。
我们还经常发现,医生一般在儿童期就认识到了死亡的真面目。这种死亡让他们感觉到极不安全。或许在他们的身边,曾有亲人的去世,于是,他们今后的一个目标便是与死神抗争。基于类似经历的人,可能还会选择做一个教师。当然,教师可以分很多种,如果一个教师的社会感很低,显然在帮助别人的方面,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那些有高度社会感的老师才会平等对待学生,并真心希望为人类的福利做出贡献。我们在此要提出的是,教师之间的能力和品质大相径庭,因此,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显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通常情况下,人们基于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会为自己树立相应的目标。然而这些目标总是动态变化的。无论怎么变化,其隐藏的连贯性是持续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人格的统一性。这就好比,我们拿出一个规则的三角形,把它转到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形状,但不管这个三角形放到什么角度上来看,它始终还是同一个。
所以,我们绝不能对一个人说:“如果你这样做或那样做,你对优越感的追求就能得到彻底满足了。”实际上,我们对优越感的追求极为灵活。坦率地说,一个人越健康、越正常,那么当他的努力在某一方向受阻时,他就越能为自己的努力找到更多的新途径。在这个问题上,只有神经症患者才会盯着自己设定的目标说:“我必须得到这个,否则我将一无所有。”
我们在看待别人对于优越感的追求时,在评价上一定要慎重,绝不能仅从个人角度出发来予以简单的评价。正如我们有时候听到一些孩子这样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期望:“我想成为上帝。”实际上,许多哲学家也有同样的想法。
此外,还有老师想把孩子训练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