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职业问题
第十章 职业问题
第(2/3)页
逃避工作、好吃懒做、马虎大意等错误倾向均开始于生活的早期。假如我们发现有个小孩走向了这种困境,我们就应该帮助他们发现其中的原因,并尽可能帮助他们改正。而且,从我们得以生活在地球上的常识可以知道,一种符合逻辑的思维是,我们注定要工作、合作与奉献,只有这样,人类的生活才能够延续。
3.天才形成于早期努力。
实际上,童年时期的早期训练,与所谓的天才有密切关系。此外,关于天才,也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天才总可以在某些方面为人们做出巨大贡献;或者说,假如一个人不能被人们认为能为大众带来利益,显然就难以称得上天才。与此同时,那些人类中的天才人物对我们整个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不妨看一些天才为我们作的贡献。荷马在他的史诗里提到三种颜色,并可以用它们表现出不同颜色的色彩和细微差异;音乐家可以为我们提供美妙的曲子,并丰富着我们的心灵;诗人则教会我们对生活的热爱。那些文学与艺术天才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他们洞悉人性,所以他们的作品才可以打动人心。
所以,天才是最乐于合作的人,并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寻找灵感。通常来说,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出来,一些天才甚至有严重的生理缺陷,可他们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我们还可以发现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的乐趣,并艰苦地训练自己,包括磨炼自己的判断力,努力深入探索种种问题,从中寻求答案与理解它们。
从天才的这些早期训练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才华和天赋无一不是自己通过勤奋创造出来的,并非生来就有。正是因为他们的艰苦奋斗,我们现在才得以享受他们带来的价值。
4.才能的培养。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早期努力是后来成功的基础。假如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她要给自己的布娃娃缝一顶帽子。当看到她在忙碌时,我们告诉她什么样的帽子漂亮,还可以给她提出好的建议,包括怎样缝才会更漂亮。如果这样的话,小姑娘显然会受到鼓舞,而且在缝帽子的时候,会加倍努力,以提高自己的手艺。
假如我们不是这样,而是一看她拿着针缝帽子,就紧张地对她说:“快把针放下,会扎伤你手的!而且,我们也没有必要做这顶帽子,我们可以买顶比这个更漂亮的帽子。”如果这样的话,这个孩子可能会放下手里的针,并放弃努力。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两者,就会发现,前者可以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艺术创作力,会从小就培养她工作的能力;后者会让孩子慢慢觉得无法判断自己的兴趣究竟在哪里,并会认为买来的一定比自己做得好,久而久之,也就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兴趣。
辨识孩子的兴趣
一个人在童年时,对某方面的兴趣会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影响深远。然而,我们知道,孩子小时候的兴趣比较琐碎与宽泛,我们怎样才能辨识预测孩子今后职业的兴趣呢?
1.童年时代的宣言。
可以说,要是孩子在小时候就发现自己长大后该从事什么职业,那么这个孩子的发展自然会简单很多。其实,类似的问题,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也曾问过孩子,但很多答复显然难以反映出孩子的真实状况。因为孩子们在回答时,不少情况都是信口而说的,并未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比如,孩子们可能会说想当飞行员或者司机,但它们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些职业。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他们认清自己选择的动机,从而推测出他们未来的前进方向,并帮他们找到推动力量与目标,以及实现的方法。同时,我们询问孩子未来期望从事的职业时,孩子的回答也可以反映出他们认为有优越感的职业。从孩子的回答里,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能够有助于他们的其他机会。
当孩子到十二三岁时,会更加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如果我听到这样的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职业方向时,常会感到一种悲哀。当然,或许这样的孩子表面上没有什么雄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未来的职业毫无兴趣,他们也可能野心勃勃,只是不愿说出自己的野心罢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对他们的兴趣加以训练。
还有些孩子虽然16岁了,面临高中毕业,但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拿不定主意。很多时候,他们在学校是出色的学生,可面临生活时,却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他们富有野心,但不懂得与别人合作,因而无法在劳动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随之也就找不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由此可见,我们早一点问孩子长大后想干什么,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帮助的,起码不至于让孩子以后面对社会时,对职业一片茫然。事实上,我在一些学校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就常问学生这样的问题、这样的话,孩子们就不会忘记这个问题,并思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当然,我通常还会问学生,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答复。孩子们给出的答案常带有启发性。比如说,从孩子的回答里,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生活方式,还可以看出他们的兴趣,以及他们认为生命里最宝贵的东西。实际上,只要孩子认为的这种宝贵的东西对人类有益,我们就应该予以支持和鼓励,因为只要符合社会的正当需要,我们也无法说清哪些职业高尚、哪些职业低下。
我们相信,只要孩子们专心为自己的选择去努力,并致力于为别人的幸福做贡献,他就和别人一样,完全是有用的、重要的。实际上,他们的职业不过是劳动分工的需要,并借由自己的职业,更好地训练自己,让自己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还可以完善自己的志趣。
我还发现不少人,他们的志趣长时间停留在四五岁时所培养的方向上。尽管后来由于生活的压力,他们从事了与自己兴趣无关的工作,但他们仍会时常留恋自己童年时的记忆。由此可以进一步看到,童年时期的宣言与训练,对我们而言,是多么重要。
2.早期记忆。
在对人们进行职业指导时,早期记忆需要予以仔细考虑。假如孩子在他的早期记忆中,对视觉的东西感兴趣,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他比较适合做需要用双眼的工作;假如有些小孩对与人说话,对声音、风吹或铃响感兴趣,我们可以判断出他们属于听觉型,由此可以推测出他们比较适合做与音乐有关的工作。
还有些人在回忆中,对一些动作印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