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北杂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8章 伊吾甜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8章 伊吾甜瓜

第(3/3)页

挂着的那把匕首拿下来,将那两个甜瓜切了,分给在场的百姓。

        “这两个甜瓜我便收下了,其余的还是留着卖钱吧。”两个甜瓜八十文钱,对眼前这些伊吾人来说显然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众人将这两个甜瓜分而食之,一边吃瓜一边说话,这瓜摊上的气氛顿时便比先前热络了许多。

        有常乐百姓问这几个伊吾人家里是做什么的,瞅他们也不像商贾,怎么会到常乐县这么远的地方来卖甜瓜。

        那几个伊吾人便说了,原来他们这些人乃是农户出身,家里也有养着羊群的,大抵都是以务农为主,他们的村庄距离伊吾城不远,所以有些人家便会种些甜瓜贴补生活。

        去年有传言说突厥人要打伊吾,弄得他们伊吾那边人人自危,外地的商贾去得也少了,从去年冬季到今年开春,这甜瓜一直就不怎么值钱,他们这些人也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约了附近村里一些相熟的,一起去包了二十几辆木轨马车,把甜瓜运到敦煌晋昌常乐这一带来卖。

        从伊吾到晋昌敦煌这一带来做买卖的,从前商贾们携带的大多都是金银珠宝,珍贵器物,卖甜瓜这种事,从前大概是没人想过。

        毕竟路途这么遥远,运输这么艰难,甜瓜又重,这千里迢迢运过来,一个甜瓜得卖多少钱才能有赚,而且考虑到做这个买卖的艰难程度,一个甜瓜赚个三五十文的那根本都不叫赚。

        也就是在这条木轨道通了以后,交通一下子就变得十分便利起来,从常乐这边过去不少商贾,这些人在伊吾那边做甚买卖的都有,有卖茶叶的有卖白酒的有卖针线的甚至还有卖酱料的。

        正是因为如此,这些个正愁卖瓜的伊吾人,才会生出要通过木轨道来他们常乐县这一带卖甜瓜的想法。对他们常乐县当地的百姓来说,这样的事情也是头一遭。

        常乐县城也不大,消息传得快,不多时,便有得了消息的人过来买瓜了,有那些个本地富户,也有后来的茶商,不过要论买得最多的,那还得是罗二娘的羊绒作坊。

        这几车甜瓜,不肖半日便被分了个精光,那些伊吾人也很高兴,在县城里找了家食铺吃了一顿好的,第二日一早便乘坐木轨马车离开了常乐县。

        十余日之后,罗用又再一次见到了这些人,这几个伊吾汉子在常乐县城门口右手边的墙根下,选了个比较好的位置,支起了一个长期稳定的瓜摊。

        时日久了,这后头的甜瓜便也不如头一回那般好卖,这些人倒也不着急,留两三个人在常乐县这边守着摊子,又租了屋子,每天按时按点出摊收摊,没生意的时候就坐在墙根下磨磨针,一瞅那架势,就是打算要在常乐县扎根了。

        这些人一开始那买卖做得也是粗犷,一片甜瓜就有四分之一个那么大块,要卖十文钱,后来这买卖越做越精细,甜瓜也是越切越小块,到后面就是小小的一条,大一点的两文钱,最小的一文钱。

        一般小孩隔几日若是能吃上个一文钱的甜瓜,那都已经算是很好命的了,这年头一个成年人每日也就挣那几文钱,还要养家糊口,哪能天天给小孩买这些个零嘴。

        罗县令有钱啊,每次过去都是买的两文钱的甜瓜,摊主还要专门给他切一块大的,每每都看得这些小孩很是艳羡。

        作者有话要说:

        伊吾就是现在的哈密一带,甜瓜就是哈密瓜~
记住手机版网址:m.biquya.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