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北杂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2章 荔枝罐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2章 荔枝罐头

第(3/3)页

都在自己屋里,这时候也都过来了,阿枝就在院中,原本还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避一避,结果她这边还没动弹,罗用就招呼她赶紧过去吃罐头。

        衡致那小子也是个有口福的,平日都不见人,今日偏就在家中,自然也是分得了一碗荔枝罐头。

        罗家那几个小孩人生第一次吃荔枝,一个个都吃得吭哧吭哧的,吃完了还想要,罗用也没拦着,一人又给他们打了一碗。

        侯蔺等人吃完了一碗,便都不再要了,这荔枝既是岭南所产,在那边做好罐头,再雇了挑夫一担一担挑来长安城,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再看看罗家那几个吃得头也不抬的小孩……

        算了,人家兄长养得起,旁人还能说什么,再说他们自己都还是蹭的罗用的罐头吃。

        “听闻岭南路陡,挑担不易啊。”吃完了香甜可口的罐头,候校书忍不住又要感慨一句。

        “长安城这边只要有人想吃罐头,将来自是有人修路。”罗用笑道。水果罐头的生产,对那些南方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发展的契机。

        那些士族也总说百姓苦,劝君王要轻徭役轻赋税。

        轻徭役轻赋税也是没错,但是往往也并不能改变大部分百姓的生存现状,只有发展,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生活在中原地区的百姓,就算是赋税徭役略重一些,大抵还是要比蛮荒之地的百姓活得好。

        像岭南那样的地方,一年到头又能有多少赋税,收不收的上来都还两说,但岭南那边的百姓生活得好吗?

        那些地方天高皇帝远的,都不知道要滋生出多少贪官污吏,土匪豪强。时人皆言岭南人野蛮凶恶,他们若是不够野蛮凶恶,又如何能在那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你中秋节那一日可有安排?”罗用问乔俊林道。

        “没有。”乔俊林这时候吃完了罐头,正有一下没一下地拨弄着陶碗里的调羹。

        “那你便来与我帮忙吧,那日我要在马氏客舍办一个自助晚宴。”罗用笑道。

        这几个荔枝罐头,也不能白吃,帮忙做点宣传总要的,再说罗用这边原本也是准备再推广几道辣菜出去,干脆趁着这个机会,一起了。

        “你们几个到时候也到那边去吃。”

        “嗷!!!”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评论区有筒子说古代的西瓜是白瓤多红瓤少,还有隔瓣的。

        我上网搜索了一下,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好像是因为十七世纪一个名叫GiovanniStanchi的画家,他的几副油画。

        因为几幅油画就认定过去几千年的西瓜都长那样,未免太过草率,再说这个画家生在十七世纪,距离现在也没几百年,而西瓜的种植历史,从古埃及开始,至今已有四五千年。

        我看他那西瓜就是不太熟而已,也可能是他们那里晴天太少西瓜长得不好。没有充分成熟的西瓜,基本上就是他画的那样,就算到了现在也差不多,我在微博上贴了个图片,感兴趣的筒子们可以去看看。

        ····

        另外,我搜索了一些中国古代描写西瓜的诗词,大家自己体会判断吧。

        ····

        南宋/范成大:《食西瓜》:“缕缕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

        明代/翟佑:《红瓤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唏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酝浆。”

        清初/陈维崧:《洞仙歌·西瓜》:“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清代/徐锦华:《咏西瓜诗》:“水晶球带轻烟绿,翡翠笼含冷焰红”
记住手机版网址:m.biquya.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