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综武江湖:我为大理寺卿(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章 两载春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章 两载春秋

第(2/3)页

 周帝光说还不过瘾,还要带上一边的李寻欢以及通政司的王华进行对比打击。

  在冀州灾情结束之后,原冀州监察御史,冀州长史李寻欢回归京城。

  因公升迁之时,周帝与朝臣却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分歧。

  周帝和钱牧谦想让李寻欢入阁,任文渊阁行走,但是都察院正,右都御史程青松坚决反对,自己好不容易培养出了一个好苗子,内阁凭什么摘桃子。

  最后是杨清源和李寻欢的两人的劝谏,让周帝下定了决心。

  李寻欢身上最可贵的,其实是其品格,六如公子,绝非虚言。相比如品格,李寻欢的治政之能反而没有那么明显。

  而且李寻欢的性格不似他的飞刀那般果决,反而有些优柔寡断,如此性格也确实不适宜独掌一部。

  反倒是都察院,似乎是为了李寻欢设计的。持身清正,为官廉洁,这才是都察院必备的品质。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身武功高强,要知道都察院可是朝廷各部之中遇刺概率最高的,一旦在查案之时将犯官逼得走投无路,就会采用这种规则之外的手段。

  所以都察院从来都是最危险的职业,下到都察院的各州的监察御史,上到都察院正,都有高手护卫。

  而李寻欢是个例外,他根本没有护卫的必要。

  洞玄不出,江湖上能和李寻欢争锋者,寥寥无几,若是飞刀在手……洞玄也得慎重。

  于是,李寻欢最终被晋升为左佥都御史,正四品。

  日常调侃完杨清源的婚事,周帝开始浏览杨清源的奏折。

  《京畿地区第一阶段除恶取非工作成果报告书》

  这奏本就很杨清源,标题点明全文中心思想,周帝现在反而觉得杨清源的这种模式更加好一下。

  寻常奏本,开篇便是臣闻、臣奏,引经据典一大堆,若是数量少还好,但是周帝每天批阅的奏折难以数计,看多了未免头昏脑胀的,反倒是杨清源这样开宗明义的,看着更舒服。

  当然杨清源不仅仅是奏本写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iquya.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