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023章 大国财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023章 大国财政

第(2/3)页

听不太懂,仔细琢磨就觉得很有道理而且风趣形象。

    「面值一贯的宝钞可以兑换一千文铜钱或者一两白银,关键问题是,你发行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你的铜、银储备!」

    「这就导致了宝钞贬值,不值钱了!」

    「以为钱就是印出来的?背后没有金属等实物相对应,发的宝钞越多,就越是贬值,谁还愿意用你的宝钞?」

    「要是印钞就能解决问题,那就好办了,农民不用种粮了,商人不用经商了,手工作坊摆上麻将桌了,天下都是你的了!」

    听到此,朱元璋终于明白了准备金是什么。

    过去,他一直在行军打仗,称帝之后打服了北元。

    紧接着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农业生产。

    他是农民出身,对农业生产很是了解,但是对于财政却没有深入研究。

    朱元璋的学习能力特别强,文化基础薄弱的他,通过自己看书,居然在对联上造诣不低。

    今天,朱允熥这么一说,朱元璋就如同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终于明白了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意用宝钞和通宝的真正原因。

    不是因为推广不力,而是因为宝钞贬值、通宝不值!

    幸亏有皇孙在身边,否则,自己就被这些大臣们给糊弄住了。

    “范敏,咱问你,咱发了多少宝钞,总面值多少?可以供老百姓兑换的银子有多少?”

    朱元璋的问话,一下子震住了范敏。

    这些数字,不管是帐上还是心里,都没数!

    “陛下,户部只有鱼鳞黄册登记详细。洪武五年以来,先后发行宝钞十余次,总的面额多少,没有详细统计。”

    范敏用袖子擦了擦额头:“国库的银两本就不多,大部分银两都散在民间,宝钞兑现起来,着实有些难度。”

    听到此,朱元璋有些微怒。

    原来,范敏也懂皇孙心中所讲的“准备金”。

    就是说,宝钞和实物要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现在,国库的银两没那么多。银两在民间,也没人愿意换成宝钞。

    如此一来,宝钞可不就成了废纸一堆?

    范敏刚才居然还在蒙自己!

    “我大明与北元这些草原蛮族不同,他们可以没有财政,没有货币,缺粮了就南下打草谷。而我大明必须有稳定的财政。”

    “有稳定的财政,就必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iquya.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