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蒋奕文把人说的哑口无言
第四百八十八章 蒋奕文把人说的哑口无言
第(2/3)页
变化导致的政策变化之其一。”
“其二是对待外敌的态度。”
“众所周知,打仗除却看将领是否骁勇外,打得是国库粮草储备,打得是国家人口兵士数量,打得是国家兵器后勤供应。”
“打得是国家财力。”
“如大周有突厥人虎视眈眈般,大汉朝亦有强敌匈奴始终窥伺在畔。整个大汉朝的数任帝王们,对待匈奴的态度亦是不同的。”
“从汉初到文帝景帝时,大汉人口稀少国库空虚,对待匈奴时底气不足,故而以求和为主。大汉太祖皇帝还曾于白登山被困,不得不依靠吕后拿钱赎人。文帝景帝时都曾派公主和亲,为的是避免与匈奴有正面冲突。”
“但到了武帝时,大汉人口与国库都已充盈。再加上人多地少的矛盾,武帝便转变了态度。”
“他一改之前的软弱态度,提出了‘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并坐拥冠军侯,卫将军等名将,立下了大汉的赫赫威名。”
“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他个人的雄才伟略,更是文景之治奠定下的国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便是汉景帝‘萧规曹随’、汉武帝‘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原因。”
“归根结底只有一句话:实事求是、因时制宜。”
他朗声慷慨说完,才缓缓注视着每一个人。
他说得太有理有据,将奉山居士的夸夸空谈如肥皂泡般戳破了。
无需太熟知二人声名,宾客们亦能判断出。
二者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方才嘲笑过他的人都不敢与他对视,狼狈躲开他的目光。
蒋奕文意味不明地勾唇。
“大汉朝的发展于大周朝是正面例子。”
“反例亦不胜枚举。”
“大秦朝,春秋时国力衰微,战国时以法治国一举崛起,却在一统六国后未能适应时代变化,继续采取严苛法家统治,导致二世而亡。”
他似笑非笑看奉山居士。
奉山居士面庞一阵青一阵白,却没有一句话反驳。
他知道蒋奕文还没说完。
蒋奕文端起茶杯润润唇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iquya.cc